特殊的事业 神圣的母爱 ------记特级教师、南京育智学校校长王淑琴

发布者:田甜发布时间:2018-05-31浏览次数:1483

    王淑琴,1970年12月出生,中共党员,1985年入南京晓庄师范普师85(3)班,现任南京市育智学校校长。

    主持市级“十五”规划课题《智力障碍儿童的全纳性教育的研究》已结题,主持省级“十五”规划课题《弱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研究》已结题,主持市级“十一五”规划课题《弱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障碍及对策的研究》,主持国家“十一五”课题《信息技术促进弱智学生的学习》。

    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、江苏省特级教师、江苏省学科带头人、南京市名校长、南京市巾帼标兵、南京市好市民、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。

  

    我们都曾经有过童年。许多人的童年是美好的,充满美妙的憧憬,拥有灿烂的心情,洋溢纯洁的欢笑;许多人的童年是快乐的,跳跃着热情的旋律,飞扬着缤纷的乐趣。可是,南京市育智学校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,他们的童年却听不见快乐的鸟叫,看不到迷人的春天,他们无法和正常的孩子交流,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。他们是智商在70以下的残疾儿童,伴有脑瘫、脑积水、脊柱裂、自闭症等疾病和生理缺陷。为了这些孩子能够拥有自己的童年,为了这些孩子能够拥有学习的权利,为了这些孩子能够走进明媚的春天,共产党员、南京市育智学校校长王淑琴同志以崇高而神圣的责任,以深沉而博大的母爱,奉献给了特殊育教育事业。

  

  

    有人说,这里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慰藉,没有铸造国家栋梁的成就感,你图的什么?王淑琴说,对于残疾孩子,我们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责任心。

    王淑琴在读师范学校的时候,就把奉献神圣的教育事业,当作自己美好的梦想。那时,她对特殊教育还很陌生。毕业后,她如愿以偿地走向了讲台,兢兢业业地从事了八年的普教工作。当组织上需要她挑起特殊教育的重担时,王淑琴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这个特殊的岗位,立志把献身特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。

    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。”从王淑琴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,她就把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,铭刻在心,作为自己毕生的信念。

    王淑琴为了智障孩子付出了青春、时间,很多很多------还有一些人的不理解,但她始终认为是值得的,这是一个蛮残酷的不等式:对孩子们的爱大于对自己的爱。十年前,已是普通小学教导主任的王淑琴被调动到这所学校,她什么也没说,她把这一切当作是党对自己的考验。一个平淡的开头,就有了后来殚精竭虑的付出。

    育智学校在南京率先对智障儿童实施“零拒绝”,凡因智力问题不能正常入学的孩子,到了育智学校都会被精心地照料、培养。为何要接这个苦差呢?王淑琴说得好:“我作为党员教师,要爱每一个孩子,特别是残疾孩子,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、都是社会的一分子!这就是我率先对全区孩子实施‘零拒绝’的决心。”每一次的讲课,她总是认真准备,积极投入,让爱的甘露汇成溪水在每一位残疾儿童的心中流淌。为了更好地发掘孩子的学习潜力,王淑琴和老师们为每个孩子制定了个性化教学方案。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,由老师和家长综合孩子在校、在家的表现,制定教学计划。老师将教学方案告诉家长,家长可以来校听课,然后配合老师在家训练孩子。

    有个智商只有20多的孩子,智力上无疑是属于丧失学习能力的。望着家长痛苦而无助的表情,王淑琴毅然地将孩子接受了下来。这个孩子刚到学校的时候,卫生意识很差,见什么都吃,哪怕是掉在地上的骨头也要捡起来吃。他不会说话,也不知道怎么拿笔。这样的孩子学习通用的教材肯定跟不上,需要对他进行个别训练。如何着手呢?去公园的时候,王淑琴发现他盯着池里的金鱼看个没完,这说明他对鱼感兴趣,于是就让他画鱼,他果然很合作,通过画鱼,他对笔画有了认知。然后王淑琴进一步教他学中文字“鱼”,他勉强地能画出“鱼”字来了,于是再逐渐教他其它的文字。去年,这个孩子上五年级了,会提问题了,诸如:为什么不能说?为什么要飞呀?这表明他开始有正常的思维了。去年他参加全国的残疾人书画比赛,还拿了一等奖。家长惊喜地感谢学校“创造了奇迹!”

    在学校里,当校长的都忙,但像王淑琴这样高速运转忙得一刻不歇的校长还不多见。大到课题研究、小到教师论文撰写,甚至喂一年级的孩子吃午饭,她每天的工作涉及学校管理、教学、后勤、保育等方方面面。也许有人会说,作为管理者需要这样事无巨细地操心吗?也许有人会说,特教学校没有升学压力,何苦这样为难自己呢?王淑琴说:“这些智障孩子其实都很可爱,他们的学习欲望其实比人们想象的更强烈,而他们的学习缺陷其实比人们想象的更艰难。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,为了使他们能够比较正常的生活,融入社会,为了他们的明天,我们必须全力以赴!”

    学校里这100多个孩子天天都有各自不同的进步,但这些变化只有细心呵护他们的老师和家长才能觉察到。孩子终会长大,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母亲的怀抱。然而这些孩子的未来在哪里?这些孩子的位置又在哪里?爱得越深,牵挂越多。

    这些智障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样,有着敏感的心,有着对温情的渴望,需要细心呵护。和所有正享受着父母疼爱的孩子一样,他们应该在疼爱的怀抱中微笑着进入每一个梦乡。然而这一切,需要青春的投入,需要激情的投入,需要坚韧的意志,需要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,更需要一名党员对人民的忠诚。

    “每当看到孩子们有了一点进步,我们都特别开心。”王淑琴只要谈到她的学生,就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豪的神情,就像说到自己的孩子那样,她会告诉你这些学生是很可爱的,不像别人想的那么可怜、可悲。他们谁会说话了、谁会写字了,哪怕谁会自己上厕所了,王淑琴和老师们都很惊喜,因为这些点滴进步很不容易啊。长期和这些学生在一起,也培养了王淑琴和老师们的爱心、耐心和观察力。全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取决于人的精神文明程度,我们要让全社会充满爱,关爱每一个残疾人。

    王淑琴校长从事特教工作已经十年多了,她十年如一日,用“爱心、耐心、精心、细心、责任心”对待每一个残疾孩子,用爱去温暖残疾孩子脆弱的心灵,用爱去为这群折翅的小鸟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。她像慈爱的妈妈那样,为他们洗脸,帮他们穿衣,给他们喂药;每当有孩子弄脏了衣服、裤子,她都会亲自动手帮他们清洗干净。为了不让癫痫发作的孩子咬伤自己的舌头,王淑琴毅然将自己的手指伸进孩子的口中,忍受着被噬咬的痛楚;当患癫痫的孩子完好无损地苏醒过来时,王校长的手指早已被咬成青紫色了。她正是用自己对残疾儿童深深的爱,实现着人生的价值,实现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。

    有人说:“人生就是选择的艺术。”王淑琴说:如果有机会让我重新选择一次的话,我还是选择特教事业。

    为了让每个残疾儿童都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,都能够过着有尊严的生活,这就是王淑琴的奋斗目标。特教学校有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特殊的工作和特殊的困难,作为一校之长的王淑琴,她比常人面对着更多的烦恼和更多的矛盾。但她深知,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,共产党员就要无条件地克服困难,就要千方百计地化解矛盾,就要忘我地投入工作,就要抛开生活中平庸的悲欢。

    王淑琴带领全校教职员工,克服重重困难,全力为残疾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,使他们充分获得优质教育的权利。王校长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教学中,使这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满足特殊孩子的需要,提高了教学效率。为了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电脑技术水平,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组织教师参加电脑培训,辅导青年教师制作课件,架构学校的校园网,建立学校的网页,使学校的电教设施得到了最优化的使用。现在,学校中大部分智残孩子已学会用手机收发信息,用电脑上网。她自己的多篇论文在全国及省市获奖并发表。

    为了学校的发展,王淑琴在全省率先开展个别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,带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,目前有省市级“十五”规划课题3个。她提倡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。对重度弱智学生开展个别化训练,有针对性地教学,不厌其烦地重复,也许一个简单的单词要反复训练上千次。经过艰苦卓绝的训练,学生从不识字到会认、读、写四十多个汉字,从不会说话到已能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愿望。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进步,她要求每个教师关爱每个残疾孩子。

    王淑琴说:“智障儿童非常单纯,他们就像一群折翅的小鸟,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和呵护。我作为一名教师,尤其作为一名党员教师,我不接纳他们谁来接纳他们,我不关心他们谁来关心他们,我不爱他们谁来爱他们?接受了一个孩子,就是温暖了一个家庭。”

王淑琴认为智障孩子的父母承受的压力是旁人难以想象的。在她的学校,有十分之一孩子的父母因为智障孩子而离婚,而孩子这个沉重的包袱则通常是落在妈妈的身上的。王淑琴感慨母爱的伟大,所以她想为母亲减轻点压力,然而,她的付出,让母亲们都会落泪。

    家长说:“我们都没有想到,他(小孩)喊王校长喊老师妈妈,他原来根本就发音不清,说不出这种连贯的语言,可是那天,我真的听到孩子喊了一声老师妈妈!”

    家长说:“王校长比母亲更好。作为一个家长,有这么一个孩子,就得付出很多,而她,一个校长,领导一个学校,一百多个孩子,她对一百多个孩子都这样子,付出这么多的爱,真是了不起,她真比母亲更母亲呵。”

    王淑琴关爱残疾学生,也关爱学校的教师队伍。一位刚分配来的新教师由于缺乏对特殊教育的理解,要求调走,王淑琴校长表示理解并同意放行。临行前,她和这位年轻教师推心置腹地谈了最后一次话,竟使这位新教师改变了自己离开学校的决定,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选择。这位新教师不仅愿意留在学校为特殊学生们奉献爱心,而且还在特殊教育的研究上钻研出了成果,几次开公开课都获得好评,论文也获得市级一等奖。就是这样,王淑琴校长用真情暖人,用真情留人,用真情激励人。她诚恳热情地对待每一位教师,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,保护和鼓励他们的积极性,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;让每一个教师展示自己的闪光点,让教师们在激励中不断前进。青年教师们打心眼里佩服她,说她不仅是好领导,更是大家的知心朋友。

    但王淑琴知道,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,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;孩子们的成长,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成长。她用了十年的时间,以自己出色的工作和忘我的精神,以自己的实际行动,给全校教师做出了最好的榜样!她知道,一所学校的成功,往往得益于以科研为先导;优秀教师的成长,必须借助科研的力量。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断学习,努力充实和提高自己,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学历,又成为江苏省首批公派出国学习的教师。她率先垂范开展教育科研,研究和探索特殊教育规律,努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。在她的带领下,学校里的教师人人争课题,人人参与课题研究,教师们撰写的特殊教育论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:每年送交市里的论文获奖率占50%,去年在全国首届特殊教育论文评比中,学校共有5篇获奖,其中王淑琴撰写的论文获一等奖,名列全省第一。有2名教师分别获江苏省特殊教育基本功大赛第二届、第三届的一等奖。2名教师获南京市的基本功大赛的一、三等奖。学校里的16名青年教师中本科4名、大专12名。学校成为了以学生为本、让学生成材,以教师为主、让教师成功的校园。在实践中,在成绩面前,教师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,感悟到了事业的可贵,感叹在特教的平凡岗位上完全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!

    路漫谩,其修远兮。王淑琴听到,她的可爱的学生们从心里发出的对珍惜生命的呼唤;王淑琴看到,孩子们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社会关爱的感激,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。这些孩子,因为他们有一颗简单透明的心,他们快乐着。然而这快乐需要一双双手来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!他们无法经受风雨,而生活就是风雨,社会就是风雨,催人长大,催人老去的时间,就是风雨,在这风风雨雨之中,他们那浑然天成的赤子之心,反而成了一面镜子。在这面镜子之中,那些关切的面容,是如此的清晰。王淑琴让我们感动,让我们觉得了从事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的高尚与伟大,让我们的心,在这一刻,充溢着感激、爱和温暖。